一指导思想与原则
1. 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
依据《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工作指南》(GB/T 44694-2024),赛前强制开展风险评估,排查竞赛组织观众服务环境条件等19类风险点,制定应对预案。2. 依法分级监管
遵循“谁审批谁负责;谁主办谁负责”原则,政府场馆方组织者三方责任明确(《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》)。3. 科技赋能,智慧防控
构建“数据驱动+智能预警”体系,整合AI监控无人机物联网设备,实现主动防御。二组织架构与责任体系
| 主体 | 职责 |
|-|--|
| 政府监管方 | 制定政策审批备案统筹应急资源(公安医疗交通等跨部门协作) |
| 赛事主办方 | 签订安全协议,组建安保委员会,落实风险评估预案制定和资源配置 |
![大型体育赛事安保措施方案 大型体育赛事安保措施方案]()
| 场馆运营方 | 确保设施合规(消防疏散通道电气安全),提供应急保障团队 |
| 第三方机构 | 提供网络安全设备监控等技术支持(如安恒信息亚冬会部署的AI安全智能体) |
三全周期安保措施
赛前准备阶段
1. 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
对照《风险点清单示例》排查隐患(如人群聚集踩踏设备故障自然灾害),确定安全等级,定制安保方案。2. 设施及环境保障
检查场馆结构承重消防系统电力供应;设置硬隔离设施安检通道医疗点布局。3. 人员培训与演练
安保人员培训应急处置技能;开展反恐防暴火灾疏散急救等综合演练。赛中执行阶段
1. 立体化监控与调度
地面:安保人员分区值守,人脸识别系统筛查可疑人员(如兰州马拉松“图数觅影”系统)。空中/水域:无人机巡航+直升机监控(覆盖盲区),水域巡逻艇联动(沿河/海赛事)。2. 动态风险管控
实时监测人流密度,AI预测拥堵点并疏导;交通“卷帘式”管制(分时解封减少市民影响)。3. 应急处置机制
现场指挥中心统一调度,突发事故5分钟内响应(如医疗急救暴恐袭击处置)。赛后恢复阶段
1. 设施检修与数据归档。
2. 召开安保总结会,优化后续方案。
四科技应用创新
1. 智能监控预警系统
九州网页版三维实景地图平台(如兰州公安“金雕视野”),集成警力部署医疗点监控探头,实现“一键指挥”。网络安全智能体(如亚冬会“恒脑系统”),7×24小时监测网络攻击数据泄露。2. 新型安保装备
巡逻机器狗(“智犬”)、警用无人机(“智鹰”)、战术机器人(“智警”)协同执勤。3. 数据融合分析
多模态视频模型预判事故(如交通拥堵人员摔倒);情报平台联动公安数据库筛查高危人员。五关键保障措施
1. 制度保障
签订安保责任书,明确处罚条款;投保公众责任险转移风险。2. 资源投入
按参与规模配置安保力量(如4万人赛事需7000+警力),储备应急物资(防暴装备医疗设备)。3. 公众参与
赛前宣传安全须知(禁带物品疏散路线);开通举报通道鼓励隐患上报。>案例参考:
2025兰州马拉松:投入6大类99件智能装备,实现“水陆空”立体防护。哈尔滨亚冬会:220台安全设备构建云平台防护网,150人团队全天候值守。六总结
大型赛事安保需以国家标准为框架(如安全评估指南)科技驱动为核心多方协同为基础。未来方向包括:
深化AI预测能力(行为分析灾害模拟)推广可持续安保遗产(如赛后设备复用社区安防)。通过全链条闭环管理,实现“精准防控最小扰民最大安全”的目标。